「美」在哪裡?其實莊子在其「莊子.知北遊」裡曾經提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見美其實無所不在,但是它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靜靜等待我們的察覺。其實上天賜給我們這副身軀,即以身俱來美的接收器—我們的五感「視、聽、嗅、味、觸」,惜近來科技進步,強烈的聲光刺激致使視覺與聽覺主宰美的感受,其餘三感漸失其對美的感覺,著實是令人感到惋惜之處,蔣勳也為此撰寫這本書—美的覺醒,期望我們再次喚起美的感官體驗。
視覺之美
多數人會藉由形狀與色彩來評斷美,具備外型的美自然能吸引人的目光,但形色僅僅是表面的美感。比如說,當我們在觀賞落日時,我們不只是用視覺的觀點在欣賞夕陽的色彩變化,而是透過落日感受到了生命,那璀璨、那最後的一抹餘暉完全呈現了揮灑生命的感動,那種強烈表現出自己存在的感覺,已然打動我們的內心,就像是生命雖然為蕓花一現,但正因此我們會更加努力生活在當下,此時所展現的美感已不是生理視覺美,而已昇華為精神層面的美。
聽覺之美
好聽的音樂固然是美感的一種,然而這僅僅是因為聲音和諧而引起的生理聽覺美,但聽覺之美不僅此而已。如最耐聽的音樂往往不是繁複的、炫耀的音樂,因為這類型的音樂激起的不是美感,而是短暫的快感,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使人瘋狂,但不久後反倒會感受到壓迫感而束之高閣;相反之下,清淡的、簡單的音樂反倒成為最耐聽的聲音。這是「靜」之美,我們生活在有過多雜音的世界,無所不在的雜音致使我們失去了心中的平靜。這時,就把眼睛閉上吧!靜下心,遠離喧囂,沉澱雜音,昇華心靈,享受寧靜的美感吧。
嗅覺之美
嗅覺普遍存在於大自然當中,雖然無形,但他的影響卻是無遠弗屆的。蔣勳以他與梅花香的邂逅做舉例,他發現即使僅有幾株老梅樹開花,但那香味卻能散佈至極遙,剎時間他被梅花感動了,梅花為了要延續生命將香味釋放以吸引昆蟲的授粉行為,正如市井小民不畏艱難努力生活的行徑,那是一種活在當下的莊嚴生命。這將變成一項美的記憶,當再次聞到梅花香,美的回憶即再次鮮明觸人心弦,嗅覺成為與美好記憶的連動存在。
味覺之美
「說文解字」以「羊大為美」說明美的構成,而有後人解釋其為吃羊肉時覺得羊很大很肥美,然而以生理的滿足解釋美的意義卻也未免流於世俗,那僅僅是「吃」而非「品嘗」食物,那僅僅是片面的「快感」而非永恆的「美感」。品嘗意旨我們對食物用心,細細品味五味「酸、甜、苦、辣、鹹」在口中譜出的和諧交響曲。然而其實我們會發現五味已經在生活層面普遍使用,酸形容嫉妒、甜表示快樂、苦代表沉重、辣作為熱情、鹹暗指勞動,味覺已然昇華為精神層面的形容詞。而我們的人生不也是五味雜陳,充斥著喜怒哀樂嗎?因此在品嘗食物的同時,也是在品味我們那多采多姿的人生。
觸覺之美
人自古以來即富好奇心,對於陌生的事物慣於用雙手去感受,對於美的事物我們更會不由自主的想要觸摸,然而因為社會的限制我們不敢隨興接觸美,我們的觸覺美因此而漸失其效。大家忘記了握手與擁抱是多麼感動的存在,那是一種信賴,那是一種安心,那是一種藉由人的體溫而感受到對方關懷情感的舉動,這類觸覺經驗是不應該沉睡的。讓我們重新喚起美感的觸覺經驗吧!用肌膚感受陽光的溫暖、用雙手感受流水的舒暢、用雙腳感受大地的敦厚、用全身感受地球的恩澤!從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到生命,並得到心靈的滿足。
最後,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美感是一種心靈層面的富足,我們走過之處,我們所思之處,其實處處皆有美感的存在。但因為我們被物慾所遮蔽,導致我們的感官對美的感受變得過於遲緩,最後我們把美驅離了,人的心靈漸感空虛,社會越顯冷漠,無形間我們都把自己關在心靈的牢籠。讓美覺醒吧!不要僅僅是「生存」在世上,而是「生活」在世上享受一切美好,讓我們重新「看到」「聽到」「嗅到」「品味到「觸摸到」生命美好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