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悅閱欲試徵文開始了!

~100-101教學卓越計畫2-5-1.閱讀與您為伴~
指導單位:教育部技職司 .主辦單位: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 .承辦單位:圖書資訊館
徵文時間:2011/3/28(一)~5/25(三)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NO.10「The Outsider<異鄉人>」讀後心得

內文大綱:

異鄉人的男主角墨俊(Madame)跟一般人一樣過著上下班,回家休息的平凡生活。但在一天他接到母親在養老院去世的電話,這通電話改變了他的未來。由於母親長期住在養老院,因此母子親情早已淡去,在他奔喪的期間內雖然內心哀傷卻也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正常吃飯玩樂交女朋友。他在故事中一直衷於自己心裡的想法,母親去世固然難過但他不想哭所以也不哭,就算再奔喪期間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也會主動追求,對於朋友想要行俠仗義於是付出自己的真誠,他一直做他自己想做的事。而後他在海灘上因錯殺了一位阿拉伯人,在審判庭上法官卻因為他在母親奔喪後與女友看喜劇並在不久後殺了一個人這些理由,將他判處死刑。他開始疑惑為何只是因為母親去世後沒哭就把他認為是一個罪大惡極之人,他不懂為何他們要對他說只要願意坦承錯誤,上帝就會寬恕他。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卻還要逼著他相信。他懷疑自己的存在,最後他卻也找到自己的存在。雖然最後他被判以極刑,他卻衷於安分的當一個囚犯的角色。

內文心得:

異鄉人透過一篇故事間接告訴我們存在主義的內涵,文中隻字未提存在主義卻把精髓淋漓發揮。唉!我突然覺得「存在」這兩個字離我好遠,彷彿眼前的一切只是幻覺更是倒影。如果要把這個思想貫徹在生活周遭的話,那我的存在指數大概趨近於零吧!存在主義分為兩個陣容,一個是無神論另一個則是以宗教為軸心,而異鄉人的作者卡謬正是堅信無上帝的存在主義學家。在無神論中的存在主義裡他認為人必須衷於自我的感覺,而非被上帝等信仰所形成的道德趨勢影響自我的抉擇,就像故事裡的主角一般,活在當下認清自己現在所扮演的角色並接受自己的選擇!「那我呢?」我深深的這麼思考著,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著虛偽,說好聽稱之為合群,說難聽都只是為自己。當一個團體要做出抉擇時,大家都想要將決定加入自己的想法或自己選擇,但現實總免不了做出一個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決定,都是別人在替你引導方向,而你只是跟隨方向的空殼。如同故事情節中一樣,當所有人都信奉耶穌時,只有你堅持無上帝理論,是呀!你是真的跟隨存在主義,你活得並不虛假,還很真實。但你早已違背倫理道德,然而存在主義卻認為倫理道德才是空無的,那是由不存在的上帝衍生來的。他說,當你在做一項發自內心的決定時,你才真的活在當下!此時我想到迪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一個人在決定探索他內心真正的渴求時,他,活著,並為這一生創造一件屬於自己的事。要認清自我很困難,大多數的人都在逃避,因為自我很孤獨,但當你跟著人群歡樂群散後,就會瞬間落空,倘若一切又回到自我。自己真的想要做什麼時不會有人陪,害怕孤單又渴望自我就是人性的貪婪。

我們生活中一直在做一些荒謬的事來打發自己,但心靈卻未得到充實。因為無聊所以找人聊天,內容總是他人的是非,但當事人在場時卻不敢大膽言論,虛偽!是世界改變了,還是人性變得不純樸了?虛假成為道德的元素之一,不愛說好聽話的人是有罪的?還是誠實早已被遺忘?你這時會說,要在其中取得平衡,可是內在呢?心早已掀起一波漣漪,看看鏡中的自己還是自己嗎?我還真正存在嗎?這使我想起高中歷史課本裡有一個學派稱為伊比鳩魯學派,與存在思想頗為相像。他說人要追求自己心中的快樂,斯多葛學派卻覺得他們自私無恥。是呀!是很自私,但我坦承了不是嗎?

故事裡面有一句話說”Liberty”he said”means that.You’re being deprived of your liberty.”「自由,就是這個。人們剝奪了你的自由。」換句話說,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志所引起的。因為他人或者外在道德之的束縛,所以打亂了自我的意念。有一次跟著同學去逛百貨公司,原以為會很開心,半途就覺得很無聊,很累又疲倦。所以我知會了他們後就半途落跑了,他們感到詫異,覺得我很怪。以前我一直在衷於自己的想法,但人越來越大後永遠都會因別人而想,看看現在的自己就覺得少了些直率,失去自我。我們一生中一直在做選擇,但問題永遠都一樣,是要選擇尋找快樂還是要選擇自我?看透了嗎?我總是在問自己,是不是時候做自己,要在其中找到快樂,雖然困難但我相信它一定存在的!屬於我的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